福建医保打造就医购药新体验,为健康保障提速加码!
来源:福建卫生报 时间:2025-07-10 15:37

  曾经,患有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徐先生只有通过住院,才能享受相应的医保报销待遇;由于人工关节等部分高值耗材价格较高,需要置换人工关节的骨科患者就医负担较重;面对众多药店,群众不知道哪家卖得更便宜;群众担心购买的药品会不会是“回流药”,却没有查询的渠道……
  如今,得益于福建省医疗保障局推出的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政策、药耗集采改革、上线“医保药品智慧比价”小程序、全面应用药品追溯码等一系列便民举措,这些困扰群众就医购药的问题,被逐一破解。
  近年来,福建医保系统深度聚焦参保人就医购药各环节,全方位破解长期困扰群众的难题,精心构建更完善、更贴心的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增强群众就医购药的获得感。
  无需住院
  门诊就医一样报销
  徐先生因患有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常常晚上痒到睡不着,白天不敢穿短袖,连社交都成了负担。
  福州市第一总医院皮肤病防治院的主任医师张弘介绍,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且异质性强的疾病,需要快速控制病情和长期服药才能缓解。我省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众多,每年约2到3万人次就诊。患者以前只能通过住院治疗,才能享受相应医保报销待遇。
  当徐先生还在为需要经常住院感到忧心时,我省医保部门推出的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这一政策,把使用周期长、年度费用高、没纳入门诊特殊病种的治疗性谈判药品,纳入单列门诊统筹支付范围,给他带来了福音。
  “通过门诊就医取药,不仅看病方便,还享受相应的医保报销待遇,减轻了我的医药费用负担。”徐先生算过一笔账:自己每半个月需要服用2瓶阿布昔替尼片(100mg),产生的药费一共为1892.8元,作为福州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医保基金支出965.3元,个人承担927.5元。
  “一年下来节省23000多元的药费支出,用药经济负担大为减轻,长期稳定的用药,让皮炎很少发作,我终于敢在夏天穿着T恤出门跑步了。”徐先生笑道。
  近年来,福建省医疗保障局通过多项举措,给参保人的就医购药带来许多便捷,同时还通过创新完善药品采购新机制,不断引导药品耗材价格回归合理水平,让更多的群众受益。
  集采控价
  减轻就医经济负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黄子达就对人工关节耗材费用的大幅降低深有感触。2017年,黄主任接诊了一名四十多岁,左侧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医疗团队为其选用了陶瓷材质的髋关节为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当时仅人工关节的费用就高达七万多元。
  不久前,该患者右侧的股骨头也坏死,再次找到黄主任进行手术治疗。“得益于集采政策,近年来,骨科高值医用耗材价格明显下降,同样材质的人工关节费用现在仅要八千元左右,患者治疗的经济负担一下就减轻了。”黄子达介绍。
  福建省医疗保障局相关人士介绍,近年来,我省率先跟进落实国家首批药品集采结果,并建立药耗集采常态化机制,从国家、省际联盟、省级三个层面推进药耗集采改革,大幅降低中选药耗价格。我省还定期公布耗材的加权交易价等信息。这就好比做了一个“价格账本”,把每家医院采购的耗材价格“晒出来”,帮助医院调整自己的采购策略,减少不同医院间的采购差价,推动耗材价格下降。
  “云端”寻药
  方便参保人买药路
  加班一天,眼睛干涩难耐,刘小姐突然想到之前用过治疗干眼症的玻璃酸钠滴眼液,就想买一瓶来缓解眼睛疲劳。
  于是,刘小姐通过手机登录“闽政通”APP,在医保服务模块,找到“药品智慧查询”功能,在搜索栏输入玻璃酸钠滴眼液,手机界面立刻显示出60多家在售该药品的药店信息,并经过智慧比价,按距离远近把药店排了个序。
  经过综合考虑,刘小姐最后选择了离自己当前位置较近,且售价又相对实惠的药店,通过一键导航,直达药店,买到了所需药品。
  “以前买药,药店怎么卖我就怎么买。现在好了,通过‘闽政通’APP、‘福建医疗保障’微信小程序,能轻松查到相关药品的在售信息,真正实现买药‘货比三家’。”刘小姐说。
  福建省医疗保障局相关人士介绍,这项便利背后是我省医保系统为解决群众“找药难”问题,以3000多种医保药品为基础搭建“福建省医保药品云平台”,同时上线“医保药品智慧比价”小程序,群众可快速查询药店销售药品的零售价格,按距离和价格分别排序,并提供定位导航功能,方便群众自由选择。
  一药一码
  守护用药安全底线
  “一支原本20多元的喜疗妥药膏,竟被炒到400多元一支!”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药学部负责人孙红介绍,去年一段时间里,这款用于钝器挫伤及无法通过按压治疗的浅表性静脉炎的药品,竟成了“抢手货”。一些不法分子瞄准商机,疯狂囤货并炒高价格,导致该药品在药店的价格大幅上涨。
  当时该药在医院仍维持正常价格。门诊医生发现,个别 “患者”要求大量开具喜疗妥,这些异常行为很快引起了医生的警觉,随后医院严格管控了患者单次开药量。而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于此前药品流通未建立完整的追溯体系,导致药品去向难以追踪,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据了解,7月1日起,药品追溯码覆盖全省所有医保定点医药机构。福建省医疗保障局相关人士表示,一盒药品的追溯码,只应有一次被扫码销售记录,若重复出现多次,就存在假药、“回流药”或药品被串换销售的可能。这意味着,近年来媒体曝光的勾结药贩、通过医保卡购药后倒卖形成“回流药”黑色产业链等行径,在追溯码体系下将彻底暴露。
  截至6月底,福建已累计采集药品耗材追溯码信息8.26亿条,全省2.5万家定点医药机构完成系统接入。我省医保部门通过建立药品二次销售、药品串换、结算与销售不符等大数据分析模型,确保药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从便捷就医的门诊单列统筹支付政策,到斩断药价虚高的集采“利刃”,从打破药品信息壁垒的云端数据,到筑牢安全防线的药品追溯码,福建医保部门每一次出实招破难题,都让百姓在身边的医药服务里,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医保政策的力度与温度。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